名称 | 法门寺博物馆 |
开放时间 | 3月1日-11月30日(旺季) 08:30-18:00;12月1日-次年2月29日(淡季) 09:00-18:00; |
门票 | 120元 |
主要场馆 | 茶文化展、历史文化展和大唐地宫珍宝厅 |
法门寺博物馆位于陕西省扶风县城北10公里处的法门寺文化景区,东距西安市110公里,西距宝鸡市90公里。
法门寺博物馆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法门寺遗址作为依托,以20世纪中国最重大的唐代佛塔地宫考古发现为建馆机缘,以世界仅存的真身佛指舍利及罕见的大唐王朝宫廷奉纳文物作为博物馆收藏、保护、研究和展示的基础,是国内首座以大唐宫廷珍宝和佛教艺术为馆藏特色的博物馆,国宝级文物数量和等级以上文物数量占馆藏文物的比例,在国内博物馆中独占鳌头。
1988年11月9日,法门寺博物馆建成开放。1998年底,法门寺博物馆由宝鸡市文物局直属单位上划为省文物局直属单位,2013年4月,法门寺博物馆正式交由宝鸡市管理,成为宝鸡市文物旅游局直属差额拨款事业单位。开放27多年来,法门寺博物馆为了充分利用和保护这批稀世珍宝,让法门寺历史文化大放异彩,坚持以“面向社会,服务大众”为宗旨,基础设施建设已初具规模,形成了丰富多彩的陈列展览以及完善接待讲解、餐饮购物等服务格局,组织起强有力的接待服务阵容,建设起一流的旅游环境,文化旅游事业取得了飞速发展,首批进入国家AAAA级旅游景点行列,已经成为陕西西线旅游的龙头单位。共接待中外游客2000多万人,成功接待了数十位国内外政要等重要宾客。2001年投资1200万元,建成“法门寺文化文物陈列”,并荣获第五届全国文物陈列十大精品奖,成为西北地区首家获此殊荣的博物馆,填补了陕西文物精品陈列的空白。2002年被评为“陕西省文明单位”;2004年被中国社会科学院评为“西部最具魅力的旅游景区”,被省政府评为 “陕西省精神文明先进建设单位”;2007年被评为“陕西省园林式单位”、“陕西省卫生先进示范单位”、“陕西省文明旅游风景区”;2008年被省政府命名为“陕西省绿色文明示范单位”和“陕西省文明标兵单位”;2009年荣获“第四届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2015年荣获国家最高荣誉“全国文明单位”称号,并获国家最高等级“AAAAA”旅游景区称号。如今,法门寺博物馆正以其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和高标准的陈列展览精品呈现出千年辉煌,每年150多万海内外各界人来这里参观学习、观光旅游,进行文化学术探访。法门寺博物馆成为国内独具特色的大唐文化和佛教文化旅游目的地和国内颇具影响的学术文化交流中心。
真身宝塔
真身宝塔因塔下藏有佛祖真身舍利而得名,初为“圣冢”,唐代建四级木塔,明代改建砖塔。此塔见于典籍记载,均称其为“古塔四层”、“木塔四层”,金人称其“三级风檐压鲁地,九盘轮相壮秦川”。
1981年8月24日明塔的一半崩塌,剩下半壁残塔。1987年春发掘出唐代塔基,证实其为正方形,边长26米,木结构,有4根承重柱,20个回廓柱,楼阁式结构。四道流水屋檐,有高拱飞翘的重檐。参照碑铭的描写,可推知它的构造与地宫出土的铜浮屠相仿佛。1988年四月按坍塌前的明塔实测图施工复原,以钢筋水泥为骨架,青砖砌色而成。形状与明塔相同,八卦定向,十三级,四十七米高,雄伟壮观。塔内还修建了平台供游人登高眺望。
法门寺博物馆
法门寺博物馆,位于陕西省扶风县城北,东距西安110公里,西宝、法汤高速公路贯通,交通条件十分便利。法门寺因安置佛祖释迦牟尼指骨舍利,为华夏王朝所拥戴而成为我国古代四大佛教圣地之一。唐代尊奉法门寺佛指舍利为护国真身舍利,曾有八位皇帝每三十年开启一次法门寺地宫,迎舍利于皇宫供养。
1987年4月3日发现法门寺唐代地宫,在地下沉睡1113年的辉煌灿烂的唐代文化宝藏――佛教世界千百年来梦寐以求的佛祖释迦牟尼真身指骨舍利、李唐王朝最后完成的大唐佛教密宗佛舍利供养曼茶罗世界以及数千件李唐皇室供佛绝代珍宝得以面世,这批文物包括:四枚佛祖释迦牟尼真身指骨舍利,这是2011年以来世界仅存的佛指舍利;唐皇室供奉的一百二十一件(组)金银器;首次发现的唐皇室秘色瓷系列;米至古罗马等地的琉璃器群;上千件荟萃唐代丝织工艺的丝(金)织物,其中包括武则天等唐皇帝后绣裙、服饰等均是稀世珍宝;这些奇珍异宝数量之多、品类之繁、等级之高、保存之完好是极为罕见的。
这是继半坡、秦兵马俑之后我国又一次重大考古新发现,是世界文化史上一件幸事。2001年博物馆又新建成四大陈列“法门寺历史文化陈列”、“法门寺佛教文化陈列”、“法门寺唐密曼荼罗文化陈列”、“法门寺大唐珍宝陈列”和“法门寺唐代茶文化陈列”。2011年以来,法门寺文化景区已成为陕西西线旅游的龙头单位和世界佛教朝拜中心、佛教文化研究中心和海内外人士向往的旅游胜地。
法门寺博物馆位于陕西省扶风县城北10公里处的法门寺文化景区,东距西安市110公里,西距宝鸡市90公里。
法门寺博物馆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法门寺遗址作为依托,以20世纪中国最重大的唐代佛塔地宫考古发现为建馆机缘,以世界仅存的真身佛指舍利及罕见的大唐王朝宫廷奉纳文物作为博物馆收藏、保护、研究和展示的基础,是国内首座以大唐宫廷珍宝和佛教艺术为馆藏特色的博物馆,国宝级文物数量和等级以上文物数量占馆藏文物的比例,在国内博物馆中独占鳌头。
1988年11月9日,法门寺博物馆建成开放。1998年底,法门寺博物馆由宝鸡市文物局直属单位上划为省文物局直属单位,2013年4月,法门寺博物馆正式交由宝鸡市管理,成为宝鸡市文物旅游局直属差额拨款事业单位。开放27多年来,法门寺博物馆为了充分利用和保护这批稀世珍宝,让法门寺历史文化大放异彩,坚持以“面向社会,服务大众”为宗旨,基础设施建设已初具规模,形成了丰富多彩的陈列展览以及完善接待讲解、餐饮购物等服务格局,组织起强有力的接待服务阵容,建设起一流的旅游环境,文化旅游事业取得了飞速发展,首批进入国家AAAA级旅游景点行列,已经成为陕西西线旅游的龙头单位。共接待中外游客2000多万人,成功接待了数十位国内外政要等重要宾客。2001年投资1200万元,建成“法门寺文化文物陈列”,并荣获第五届全国文物陈列十大精品奖,成为西北地区首家获此殊荣的博物馆,填补了陕西文物精品陈列的空白。2002年被评为“陕西省文明单位”;2004年被中国社会科学院评为“西部最具魅力的旅游景区”,被省政府评为 “陕西省精神文明先进建设单位”;2007年被评为“陕西省园林式单位”、“陕西省卫生先进示范单位”、“陕西省文明旅游风景区”;2008年被省政府命名为“陕西省绿色文明示范单位”和“陕西省文明标兵单位”;2009年荣获“第四届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2015年荣获国家最高荣誉“全国文明单位”称号,并获国家最高等级“AAAAA”旅游景区称号。如今,法门寺博物馆正以其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和高标准的陈列展览精品呈现出千年辉煌,每年150多万海内外各界人来这里参观学习、观光旅游,进行文化学术探访。法门寺博物馆成为国内独具特色的大唐文化和佛教文化旅游目的地和国内颇具影响的学术文化交流中心。
真身宝塔
真身宝塔因塔下藏有佛祖真身舍利而得名,初为“圣冢”,唐代建四级木塔,明代改建砖塔。此塔见于典籍记载,均称其为“古塔四层”、“木塔四层”,金人称其“三级风檐压鲁地,九盘轮相壮秦川”。
1981年8月24日明塔的一半崩塌,剩下半壁残塔。1987年春发掘出唐代塔基,证实其为正方形,边长26米,木结构,有4根承重柱,20个回廓柱,楼阁式结构。四道流水屋檐,有高拱飞翘的重檐。参照碑铭的描写,可推知它的构造与地宫出土的铜浮屠相仿佛。1988年四月按坍塌前的明塔实测图施工复原,以钢筋水泥为骨架,青砖砌色而成。形状与明塔相同,八卦定向,十三级,四十七米高,雄伟壮观。塔内还修建了平台供游人登高眺望。
法门寺博物馆
法门寺博物馆,位于陕西省扶风县城北,东距西安110公里,西宝、法汤高速公路贯通,交通条件十分便利。法门寺因安置佛祖释迦牟尼指骨舍利,为华夏王朝所拥戴而成为我国古代四大佛教圣地之一。唐代尊奉法门寺佛指舍利为护国真身舍利,曾有八位皇帝每三十年开启一次法门寺地宫,迎舍利于皇宫供养。
1987年4月3日发现法门寺唐代地宫,在地下沉睡1113年的辉煌灿烂的唐代文化宝藏――佛教世界千百年来梦寐以求的佛祖释迦牟尼真身指骨舍利、李唐王朝最后完成的大唐佛教密宗佛舍利供养曼茶罗世界以及数千件李唐皇室供佛绝代珍宝得以面世,这批文物包括:四枚佛祖释迦牟尼真身指骨舍利,这是2011年以来世界仅存的佛指舍利;唐皇室供奉的一百二十一件(组)金银器;首次发现的唐皇室秘色瓷系列;米至古罗马等地的琉璃器群;上千件荟萃唐代丝织工艺的丝(金)织物,其中包括武则天等唐皇帝后绣裙、服饰等均是稀世珍宝;这些奇珍异宝数量之多、品类之繁、等级之高、保存之完好是极为罕见的。
这是继半坡、秦兵马俑之后我国又一次重大考古新发现,是世界文化史上一件幸事。2001年博物馆又新建成四大陈列“法门寺历史文化陈列”、“法门寺佛教文化陈列”、“法门寺唐密曼荼罗文化陈列”、“法门寺大唐珍宝陈列”和“法门寺唐代茶文化陈列”。2011年以来,法门寺文化景区已成为陕西西线旅游的龙头单位和世界佛教朝拜中心、佛教文化研究中心和海内外人士向往的旅游胜地。
法门寺合十舍利塔
“法门寺合十舍利塔”由台湾著名建筑设计大师李祖原策划设计,呈双手合十状,塔高一百四十八米,相当于五十层楼高,中间有安放佛指舍利的宝塔型建筑,舍利塔前面有一条长达一千五百米的“佛光大道”,两旁用花岗石雕刻巨大的佛像。舍利塔总投资超过五十亿人民币。 据佛典记载,释迦牟尼涅盘时,弟子从其遗体灰烬中拣出1块头顶骨、2块肩胛骨、4颗牙齿、1节中指指骨和众多珠状舍利子。唐代时,这枚指骨舍利被6次迎请至皇宫供奉。公元874年,在最后一次迎请供奉后,这枚舍利被密封珍藏于陕西法门寺塔下地宫中,直到1987年文物工作者在清理佛塔废墟时重新发现。法门寺合十舍利塔属于佛教建筑,功能及设施完善。总建筑面积为76690平方米,其中地上为60225平方米,地下约为16465平方米。工程总高147米,宽54米(裙房底盘宽253米),合十双手的特殊造型,其恢宏的气势不仅传承佛教建筑的特色,更以现代化的技术融合古今中外建筑之精华,例如玻璃帷幕为现代科技的结晶,摩尼珠与莲花台亦蕴含印度传统佛教建筑的风格与精神等等,为佛教建筑注入新的生命力,展现新风貌。成为佛指舍利安奉供养和瞻礼中心和二十一世纪世界佛教文化中心。1981年8月24日,宝塔半边倒塌。1986年政府决定重建,87年2月底重修宝塔。适逢四月初八佛诞日,“从地涌出多宝龛,照古腾今无与并”,在沉寂了1113年之后,2499多件大唐国宝重器,簇拥着佛祖真身指骨舍利重回人间!
法门寺唐代地宫
法门寺唐代地宫,打开了佛教和盛唐王朝的宝藏,是世界上迄今为止发现的年代最久远、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的佛塔地宫,面积仅31.48平方米,在清幽灯光照射下,尤显神秘。 法门寺文化景区巨资建设的合十舍利塔,地宫为保全安奉佛指舍利之所在,放大百倍后的地宫,可容纳2000多人在其中活动。室内大厅建筑面积2.4万多平方米,可容纳2万多人举行活动。 在1987年5月5日至12日,舍利地宫打开期间共发现有4枚舍利。其中两枚为白玉所制,另一枚为一高僧的舍利。这三枚都属于“影骨”,和“灵骨”放置在一起是为了保护后者。“灵骨”色黄而有似骨质的颗粒分泌物,经专家鉴定,这一枚就是真身佛骨。法门寺也随着真身舍利的出土而成为佛教的胜地。
世界第九大奇迹的法门寺唐代地宫,是一部追溯历史文化的佛教“史记”,也是一幅再现佛教圣地的历史画卷。如何解读,则必须透过历史的隧道,深入了解塔的渊源,进入幽邃的法门寺地宫。塔,音译作窣堤婆,或译作塔婆、浮屠,意译作高显处,为佛教特有之建筑。著名学者黄卓越称,中国东汉前,没有塔这种建筑类型。而塔在印度的起源,一说是就是源于佛祖涅盘后的舍利,弟子们建造了三层佛塔埋葬舍利。最初的佛寺,以塔为中心,四周用堂、阁围成方形的庭院。法门寺就是因痉贮佛骨而修塔,因修塔而建寺,因名塔寺。地宫,则是中国佛塔构造特有的一部分,用以瘗藏佛舍利、佛的遗物、经卷等法物的秘室。它不同于古印度把佛舍利藏在“刹竿”里的做法,与中国古代的深藏制度结合。因系盛唐皇家寺院,法门寺地宫,又与帝王陵寝的地下宫殿相仿。
法门寺推荐路线
由法门寺迎宾广场进法门寺大门,参观法门寺前殿,了解法门寺前殿建筑风格、历史、主尊像,然后下入法门寺地宫,观察地宫位置、宽度和深度,了解地宫的历史故事、供奉物品、文化内涵,下真身宝塔地下新建地宫,了解佛教文化、舍利子、文物等,礼拜法门寺地宫。参观护国真身宝塔,参观宝塔层数、底盘面积、建筑形制,了解宝塔含义;参观大雄宝殿,了解佛教宗派文化;参观千佛阁与参观玉佛殿;
法门寺博物馆推荐路线
出法门寺进法门寺博物馆大门,法门寺博物馆出土大量稀世珍宝,值得仔细端详,深入了解。首先进博物馆文化展厅东厅,参观盛世遗物展。了解法门寺地宫文物历史故事、文物丰富的内涵和文化价值。然后进法门寺珍宝馆,了解法门寺出土文物对于佛教界、唐文化的地位价值可以进博物馆文化展厅西厅,了解法门寺的历史故事;走出法门寺博物馆,可选择西侧的过道参观佛光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