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 | 胡服 | 盛行年代 | 隋唐 |
特点 | 窄袖、翻领、对襟 |
隋唐时期,居住在陕西周围的匈奴鲜卑等少数民族在唐圣的唐代以基本上和汉民族融合居住在一起。无论在风俗习惯、审美需求等方面,都在保留各自民族特征的基础上,与汉族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各民族长期的交融,使服装样式已基本合璧。 唐都长安是当时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也是世界上著名的大都会和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中心。据《唐六典》记载,当时与唐朝往来的国家多达三百多个。在都城长安居住的有乌兹、吐蕃、南绍等少数民族。此外,来自世界各地的外交使节和商人,特别是波斯、新罗、日本、印度、罗马等地的客商更是长安的长住客。各少数民族以及外国来客云集长安,也将他们的文化习俗源源不断的带给汉民族。唐代的服装兼收并蓄既学习外国的长处,也将各少数民族的服装风采大胆尝试,使这个时期的服装在蕴含了各种文化精华的基础上,放射出灿烂的光彩。
“自从胡骑起烟尘,毛毳腥膻满咸洛。女为胡妇学胡妆,伎进胡音务胡乐。” “胡音胡骑与胡妆,五十年来竞纷泊。”唐代诗人元稹的这些诗句生动地反映了胡服盛行的场景。唐人直接学习效仿少数民族的胡骑胡服胡妆。《唐书·五行志》记载:“天宝末,贵族及士民好为胡服胡帽”。长安流行的胡服包括西北少数民族的服装,还包括印度、波斯等异域服装。胡服的形式特征是:窄袖、翻领、对襟,在衣上的领,袖,襟,缘等部位一般多缀有各色锦边。和关中汉人的传统服饰比较胡服在剪裁、用料、款式、装饰等方面都有很大不同。如汉人服装以袍为主,上下相联,形式宽大,胡服则以窄袖和裤、靴为主,紧凑利索,便于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