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兵马俑 汉阳陵 碑林 法门寺
14708047268858
陕西道情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陕西道情 地区 陕西省
代表作 《大孝传》、《湘子出家》、《卖道袍》、《拜寿》、《认母》等剧目

戏曲简介

       陕西道情是陕西省传统戏曲剧种之一,属于说唱艺术。因由古代道士念经唱词,诵说道教情理而得名。陕西道情有陕北,关中,商洛和陕南四大流派,亦称四路道情。他们之间的差别主要在演出形式上。陕北和关中道情多为坐班演唱和广场演出;商洛和陕南则主要以皮影戏形式演出。陕西道情主要有帮腔的形式。扮演者在前台演唱,后台附以帮腔,几乎是每两句唱词都要帮腔一次。

发展历史

       道情又名“拉波戏”。因有帮腔伴唱而得名。流行于关中、安康和商洛地区。
       传统道情有围桌坐唱,广场踏席,皮影演出等三种形式。1956年后发展为舞台戏曲剧种。道情的声腔来源不详,根据关中民间长期有“一经二词三道情”的说法,可能源于关中道教的说唱音乐,由道教的诵经唱词发展而来。(1963年《陕西省文化局关中道情调查材料》)具体形成时间无考,从宝鸡阳平镇姜马道情班现藏清乾隆六十年(1795)的道情抄本《五果争先》、《石佛衣》等剧目考证,乾隆末年,关中西府地区,已有道情的班社演出活动。与此同时,安康商人赖世魁,因常往关中经商,还把关中道情带至安康,组建了赖泉班。嘉庆以后,道情进入了发展盛期。关中的西府、中府、东府各地,都 有道情的演唱活动。
班社
       主要有:西府眉县王长官寨班,岐山蒲村进香会班、麦禾营班、八家村班,中府西安市郊的新筑、灞桥、三桥、引镇的道情班,东府大荔的沙苑村班、蒲城的石羊村班等。
活动地区于安康的恒口、五里坡及北区等地。其中,李家班还收藏有嘉庆年间的道情抄本《望夫山》、《赵王村》、《战漳河》等。咸丰、同治年间(1851-1874),关中临潼行者村道情艺人白米虫(因爱吃大米,故名“白米虫”),还南往商县,以小磨沟王彦杰祖父家为基地,组班授徒,将道情传入商洛地区。

艺术特点

       道情的句式,一般是上下对句的七言句子。但是它的段落构成很考究,有说白、韵白、念诗和唱词。在说、韵、唱之间还配有符合故事情节发展情绪的当地民歌、小调、牌子等乐曲间奏,十分中听。唱词部分用的道情调分为“阴腔”和“阳腔”两类。这两个曲调可单独用,也可以交替用,两调风格统一,优美委婉。整段故事的演唱过程,韵白与唱词不断交替出现,成为讲唱文学中一种特殊形式。

剧照

05410408517824366a0a3f18581457ef  1
T01308e8313ccad3e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