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兵马俑 汉阳陵 碑林 法门寺
12113251931

秦始皇帝陵博物院获文物保护科技创新奖

发布时间: 2016-12-10
Yellow
       2016年全国文物科技工作会议12月10日在北京隆重举行。文化部部长雒树刚,文化部党组成员、国家文物局局长刘玉珠,科学技术部副部长徐南平,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副主任姚建年,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崔钢,国家文物局副局长顾玉才、宋新潮、关强,国务院办公厅、中宣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海洋局、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相关部门代表以及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文物行政部门、相关科研单位和高校、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负责人,国家文物局机关干部以及直属单位的负责人等出席了会议。
 
      会议期间举行了“十二五”文物保护科学和技术创新奖颁奖仪式,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申报的项目在全国众多申报项目中脱颖而出,主持承担项目《考古发掘现场出土脆弱遗迹临时固型材料研究》获得一等奖,参与承担的项目《遗址博物馆环境监测与调控关键技术研究》获得二等奖,在全国文物科技保护领域成绩显著,处于领先位置。
 
      《考古发掘现场出土脆弱遗迹临时固型材料研究》项目来源于“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课题——《出土陶质彩绘文物保护关键技术研究》及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课题——《脆弱性硅酸盐质文化遗产保护关键科学与技术基础研究》。秦陵博物院联合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上海大学、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充分吸收国内外相关行业材料筛选、研发的经验,从文物现场保护科学工作的实际需求出发,设计了可控去除临时固型的技术功能目标:筛选研发出左旋薄荷醇在考古现场对出土脆弱遗迹实现快速固型,科学化、系统化的及时保护,最大限度地抢救珍贵的出土文物和遗迹信息;开展了有效性、安全性、可控性的综合评价,研究并筛选制订了临时固型工艺,获得了4项专利,出版著作1部,发表了16篇研究论文(含中文核心论文9篇,英文SCI期刊论文5篇),并将成果推广应用于45处考古发掘现场脆弱遗迹提取和保护中,使考古发掘现场遗迹保护从被动转入主动,提升了考古发掘现场整体保护的科学保护水平,为我国现场文物保护提供强有力的科学技术支撑。
 
      秦陵博物院参与承担的科技支撑计划重点课题《遗址博物馆环境监测与调控关键技术研究》,针对目前我国遗址博物馆保护形式单一、缺少科学的预防性保护手段等问题,完成了典型遗址博物馆遗址环境与病害的关联调查、微环境试验舱及多场耦合实验舱的模拟研究,梳理并揭示遗址博物馆条件下大气环境-土环境-水环境与文物病害的关联关系;构建能够有效评价、调控和改善文物保存环境质量的遗址博物馆文物预防性保护技术体系,研制了国内唯一的开放式和封闭式多场耦合实验舱,编制了遗址博物馆建筑设计导则,揭示了文物遗址环境的水分单向迁移的机制并提出了可行的补水技术措施,为遗址博物馆文物的预防性保护提供了关键技术的系统解决方案。
 
      “十二五”期间,秦陵博物院主持承担了众多文物科技保护项目,成绩喜人,令人振奋。此次获奖鼓舞了干劲,调动了积极性,明确了秦陵博物院文物科技工作的目标和工作思路,对于做好秦陵博物院文物科技保护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责任编辑: 李盛源
上一篇: 汉阳陵文创产品荣获“十大最佳文博创意奖” 下一篇:大唐西市博物馆成功举办“丝绸之路•爱与和平——国际艺术交流亲子公益绘画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