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5月12日,由国家文物局、陕西省人民政府主办,陕西省文物局承办,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协办的考古视野下的“丝绸之路”国际论坛在西安开幕。陕西省文物局局长罗文利主持开幕式。
出席开幕式的嘉宾有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宋新潮先生,陕西省政协副主席王二虎先生,俄罗斯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圣彼得堡城市规划、经济与财产委员会副主席阿列克谢·科瓦列夫先生,英国文物保护协会CEO艾莉森·里土满女士,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副所长朱岩石研究员,西北大学丝绸之路考古中心主任王建新教授等。
另外还有来自于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坦、蒙古、巴基斯坦、俄罗斯、塔吉克斯塔、乌兹别克斯坦、英国15位考古学家,来自河南、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四川省的文物主管部门及考古研究机构代表,以及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古脊椎与古人类研究所、国家博物馆、故宫博物院、北京大学、南京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大学等高校及丝绸之路沿线省份的专家学者共约260余人出席论坛。
开幕式上,陕西省政协副主席王二虎先生首先致辞。王二虎讲到陕西省是丝绸之路的东方古老发源之地,长安是丝绸之路的起点。以 “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路网”申遗成功为契机,陕西省积极开展丝绸之路考古与文化遗产保护国际合作,分别在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缅甸、蒙古国等开展国际合作项目;同时,大力引进中亚、欧洲等国家文物展览,为我省人民领略不同文明的多姿多彩做出了重要贡献。王二虎指出,开展丝绸之路考古研究,将全面揭示人类社会交通、交往、交流、互动、共同发展的历史,促进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和理解,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保护和传承人类共有和共享的丝绸之路文化遗产,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内容,跨区域国际合作是丝绸之路考古研究的必由之路。王二虎表示,海内外专家学者共聚一堂,共话学术,探讨交流丝绸之路近年来的考古收获,发扬丝绸之路的厚重历史积淀和精神内涵。希望各位专家,畅所欲言,就“一带一路”建设、文化交流、考古与文化遗产保护建言献策,在学术交流的基础上,探索合作交流新模式,共同深化丝绸之路考古学研究。陕西省委省政府将一如既往高度重视“一带一路”文化交流与合作,秉持开放、合作、包容的态度,积极搭建合作平台,创造条件,为“一带一路”文化建设服好务。
随后,中国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宋新潮致辞并做主旨演讲。宋新潮首先回顾了近代西域考古的历史、对“丝绸之路”概念共识的演变与“丝绸之路”主题研究的历史;简要概述了“丝绸之路”廊道的申遗策略和“丝绸之路”天山廊道的突出遗产价值的重要表述。丝绸之路天山廊道是连接中国与欧洲的整个丝绸之路的一部分,它形成于公元前2世纪至公元1世纪,公元6-14世纪为繁荣期,公元16世纪前一直是当时重要的商贸通道。其中,被提名的33处遗址,反映了丝绸之路贸易不仅创造了财富,也为人员与商品的顺利通过建造了基础设施,促发了因贸易而孕育形成的众多民族之间的交流,传播了沿路的各种思想,并促使欧亚大陆两大文化,即定居农业和大草原游牧社会之间的深度融合,对人类产生诸多重要的变革性影响。
宋新潮还对近年来丝绸之路考古的新发现进行了简要叙述,尤其是南亚丝绸之路考古的进展与海上丝绸之路考古的新进展;宋新潮表示丝绸之路的申遗充分体现了考古学的时代意义;通过大量的考古发现与研究成果说明“丝绸之路”源远流长连绵不断;丝绸之路陆海相连互为补充,2000多年来,海上交通与陆路交通,始终相互补充,共同构成了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丝绸之路”。最后,宋新潮表示丝绸之路文化遗产正是“一带一路” 这一古代文明与传统的集中体现,将这些珍贵的遗产发掘好、阐述好、保护好、传承下去,考古学家的参与、交流与合作,才更能使古丝绸之路绽放出新的生机活力。
开幕式结束后,将开展为期两天的学术报告,来自丝绸之路沿线国家以及国内其他省份的考古机构、相关专家学者将就考古新发现、最新研究成果进行报告并分享学术心得,共同为“一带一路”文化交流与合作,提升交流环境,搭建友好合作平台,并将倡议成立“丝绸之路考古联盟”,发表“国际丝绸之路考古与文化遗产保护西安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