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9日,“守护传承创新发展――秦始皇陵与兵马俑保护展示四十年”系列主题活动启动仪式在秦始皇帝陵博物院举办。活动以“讲述秦始皇陵和兵马俑的故事”为首场活动,特别邀请著名考古学家、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名誉院长袁仲一先生讲述秦始皇陵及兵马俑考古研究的往事。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党委书记、院长侯宁彬,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党委副书记王润录及全体院领导、网上征集的45位热心观众、各界媒体参加活动。
启动仪式上,秦始皇帝陵博物院新闻发言人、副院长田静发布了2019年“秦兵马俑保护展示四十年”系列主题活动,其中包含3月29日的“讲述秦始皇陵和兵马俑的故事”,4月份的“大国工匠带您体验文物修复”,5月份的“国际博物馆日秦俑交响音乐会”,6月份的“四海一虚拟展览上线”,7月份的“燕文化大展”开幕,8月份的《秦始皇帝陵》和《秦陵博物院四十年纪念文集》首发,9月份的院史纪录片首映、展览开幕、秦兵马俑考古发掘45周年暨秦陵博物院建院40周年纪念大会,10月份的“使命――博物馆教育的责任与情怀”学术研讨会,11月份的群众文保员讲述守护兵马俑,12月份的纪念秦始皇帝陵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详细的活动安排,秦陵博物院会继续在多个渠道公布。
作为系列活动的重要内容,袁仲一先生现场分享讲述兵马俑考古发掘、博物馆建设开放、文物工作发展历程。当袁先生步入现场时,大家起立鼓掌欢迎,讲述过程中多次为老馆长的深情讲述感染。袁仲一先生分别讲述了兵马俑最初的考古工作的艰苦努力,文物保护工作的萌芽创新,边发掘边开放的特点是秦兵马俑的一个创举,秦兵马俑是考古学从象牙塔走先大众化,让文物考古活起来的典型案例。他讲到,兵马俑之所以如此热, 是崇高的艺术魅力和恢弘的气势。秦兵马俑所具有的大、多、真和巨大的力量、磅礴气势是一个民族生命力、创造力的体现; 是大面积地展示了中国人的形象。秦俑从各个方面看,都符合写实主义,是东方艺术的宝库,中国人的脸型在这里都能找到,对于增强民族自信心非常可贵; 是强大的凝聚力、感染力、向心力,是我们民族的生命力和精神表现。秦兵马俑国外展出,每到一地华侨都欢欣鼓舞,兵马俑成为中华儿女无论走到哪里都能连结的精神纽带。袁仲一先生深情回顾兵马俑发掘和博物馆建设,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在各级领导的帮助和秦俑人的不懈努力下,四十年变化巨大取得了卓越成绩。
为了与公众分享这难得的文化盛宴,活动前期,秦陵博物院线上招募了45名热心观众,参加启动仪式,一起见证秦兵马俑考古历程。现场观众向老馆长请教了感兴趣的问题,比如兵马俑有无头盔、铜车马的铸造、兵马俑的文物保护等问题,一一获得了精彩的回答。讲述活动之后,热心观众分三组,在博物院老、中、青三位考古学者张卫星、武丽娜、王超翔的带领下,分别来到兵马俑一号坑、第三次发掘现场、兵马俑修复区听考古专家讲秦俑,随考古专家看秦俑。
整场活动还采用了网络直播的传播方式,通过腾讯直播平台共有超过150万人次的线上观众收看了活动实况。
秦始皇帝陵博物院是以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为基础,以秦始皇帝陵遗址公园(丽山园)为依托的一座大型遗址博物院。秦兵马俑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二十世纪考古史上的伟大发现之一”。秦兵马俑二号坑发掘项目获得国家文物局田野考古一等奖,这是建国以来国家文物局授予的第一个考古一等奖。
秦兵马俑一号坑先后进行了3次考古发掘,2009年6月启动了一号坑的第三次正式发掘,考古工作者首次在俑坑内的车上发现了3件箧,还发现了精美的两面革鼓、一件彩绘皮质漆盾。2011年6月3日,经国家文物局批准,秦陵博物院又启动了K9901陪葬坑和秦陵部分建筑遗址的考古发掘工作。2011年9月30日,K9901(百戏俑坑)陪葬坑、K0006(文官俑坑)陪葬坑正式对外开放。
秦陵博物院开放40年来,累计接待观众超过1亿次,包括224位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1997年,“秦陵一号铜车马修复技术”项目,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04年“秦俑彩绘文物保护技术”再次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10年,秦兵马俑考古项目获西班牙阿斯图利亚斯王子奖,这是中国首次获得这一重要国际奖项;2015年,“真彩秦俑展”获得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第一名的荣誉。秦陵博物院多次登上TripAdvisor“旅行者之选”全球最佳博物馆榜单前25位,蝉联中国及亚洲第一;2018年,获评“2018全国最具影响力智慧文旅景区”。
45年守护传承创新发展,40年励精图治艰苦创业,秦陵博物院在考古研究、文物保护、公众教育、开放展示、服务社会、弘扬优秀中华文化等方面积极作为,实现了秦兵马俑作为中华文明精神标识应有的文化地位和价值。
文 王勇
图 张天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