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6日,著名天文学家、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研究员刘次沅应邀在景帝阳陵博物院作《“夏商周断代工程”中的天文学问题》专题讲座,全院领导干部及职工到场聆听学习。
刘次沅研究员从天文学的基本概念、实际价值及研究方法出发,阐述了相关内容在“夏商周断代工程”这一国家级科研项目中的重大意义,并详细解读了工程中的多个天文专题。“天再旦与懿王元年”问题,意为周懿王元年郑地(今陕西渭南华州区)出现了“二次天亮”的天文现象,现代研究认为即日出、日落时段发生日全食;通过计算机模拟推算,找出华州在历史上观测到“天再旦”的时间点,对照现有文献即可初步确认周懿王元年对应的公元纪年。武王克商年份问题,在历史上长期众说纷纭;而“夏商周断代工程”中,根据各种文献所载武王克商之日的天文现象,通过科学计算在合理范围内找出其发生的时间点,结合碳14测年等多学科手段,确定武王克商年份为公元前1046年,成为目前的学界共识。此外,讲座还包含“禹征三苗”年代、“仲康日食”、西周金文月相历谱等重要内容。刘次沅研究员学术积淀深厚,语言深入浅出、风趣幽默,讲座得到了全院领导干部及职工的一致喜爱与好评。
刘次沅研究员专长中国天文学史与天体力学,长期从事中国古代天象记录的研究,曾在“夏商周断代工程”中参与“懿王元年天再旦”、武王伐纣、仲康日食、禹征三苗及天文数据库建设等专题工作,做出突出贡献,使中国文明史框架得到有效的进一步完善。此次讲座凝结了刘次沅研究员多年的成果与心得体会,其严谨求真的学术态度、匠心独运的研究方法与丰富扎实的知识内容极具价值,拓宽了汉阳陵全院干部职工的眼界,为汉阳陵业务工作提供了新的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