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的朋友们,大家好!我是来自大唐盛世的鎏金双蛾团花纹银香囊,是风靡一时的时尚单品。这一次我远离家乡,横跨千里,跟随“溢彩奇珍——法门寺地宫的惊世宝藏”特展一路向东,终于来到了咱们美丽的海滨城市——青岛!初次见面,我先做个自我介绍吧:
我从哪里来?
我出生于陕西省宝鸡市扶风县的法门寺唐代地宫,我在那里生活了1000多年,直到1987年,一次偶然的考古发现,我和我众多的小伙伴们才重见天日,开始被大家关注。举世无双的佛骨真身舍利的现世,将我们一下子推到舞台中央,成为聚光灯下的焦点。我们的横空出世,不仅成为了“20世纪中国考古重大发现”之一,也再现出了藏存千年的大唐风华,让淹没在历史尘埃中的大唐盛景骤然鲜活。
关于我的名字
《旧唐书》记载,天宝年间安史之乱,仓皇出逃的唐玄宗在马嵬驿被迫赐死了杨贵妃。此后,唐玄宗对杨贵妃一直念念不忘,从四川回到长安后,“上皇(唐玄宗)密令中使改葬(杨贵妃)于他所,初瘗时,以紫褥裹之,肌肤已坏,而香囊仍在。”这段记载就不禁让人们疑惑和好奇,到底是什么样的香囊能在当时恶劣的条件下保持不腐不坏?
香囊出土时情况(盛装于鎏金飞鸿毬路纹银笼子内)
直到我们的重新现世,这个谜团才得以解开。法门寺地宫出土了2件唐代鎏金银香囊,这种香囊此前被俗称为“香球”或“熏球”。但在我们的大管家——记录地宫供养物品的《物账碑》身上,明确将我们称为“香囊”,并记录了重量——“重十五两三分”,我们这才得以“正名”。人们此前对《旧唐书》中“香囊”的疑惑,终于得以释然。
《物账碑》中有关香囊的记载
我暗藏黑科技
我身长24.5厘米,链长有12.8厘米,是迄今发现唐代8枚存世香囊中体量最大的一枚。我使用钣金工艺制造成型,通体镂空,有些纹饰还采用了鎏金工艺。
双蛾团花纹饰
我的内部结构十分精巧,香盂可以始终保持平衡状态,无论香囊如何转动,香灰都不会洒出来。这种持平装置完全符合近现代航空、航海所用导航仪器陀螺仪的原理。我的出土则表明了早在8世纪之前,我们国家就已经掌握并实践了这种技术。
鎏金双蛾团花纹银香囊内部结构
说到这里,大家是不是迫不及待地想亲眼瞧瞧我的真容了呢?那就9月9日快来青岛市博物馆《溢彩奇珍——法门寺地宫的惊世宝藏》展览现场一睹为快吧!来看看唐代酷酷的、香香的皇室boys and girls用的“最潮”时尚单品。悄悄告诉大家,我还有别的兄弟姐妹一起来了哦。初来乍到,首次亮相青岛,还望大家多多捧场呀!
在即将与青岛市民见面的89件(组)文物展品中,有不少“国宝级”的文物,比如鎏金带座银大日如来、鎏金如来说法银宝函、单轮十二环纯金锡杖、鎏金双蛾团花纹银香囊、五瓣葵口大内凹底秘色瓷盘等,高贵典雅、精美绝伦且世界唯一,充分展现了唐代大国工匠精湛的艺术创造力和大唐国强民富的物质生活。
法门寺地宫出土的2000多件稀世瑰宝,向当今世界展现了千年之前大唐社会丰富多元、兼容开放的风采与神韵,让随着历史浮沉早已作古,淹没于历史尘烟中的大唐盛景有了鲜活的生命力。这些文化遗产不仅让我们一眼千年一览大唐风华,更让我们自豪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END·
文章综合:青岛市博物馆、半岛都市报
如有侵犯作者权利,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