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发现的?
佛塔意外倒塌,地宫珍藏面世。1987年在一场大雨后,法门寺塔意外倒塌了。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在对法门寺塔基进行清理时,发现塔基下隐藏有一座地宫。在对地宫进行清理的过程中,发现了大量珍贵遗物。而这些遗物在地宫前室石门处发现的《应从重真寺随真身供养道具及恩赐金银器物宝函等并新恩赐到金银宝器衣物账》碑上(以下简称“物帐碑”)都有记录,其中丝织品数量非常多。在这批出土纺织品文物中,如今保存在法门寺博物馆的几件,相对来说是保存状况最好的。“其中最精彩的是五件微缩的衣物模型,只有手机大小,都是用蹙金绣工艺做的,特别精致。还有几条用来系宝函的丝绸带子,当时舍利被放在多重宝函内,每个宝函外都有一条带子系着。此外还有一件用来包裹四门纯金宝塔的和手绢大小差不多的织物,以及几件带莲花纹的蹙金绣织物残片。但纺织品文物很少往展线上放,因为保存是个难题。如果常年在那里展览,这些文物就会劣化得很严重,时间长了以后就会变色变脆出问题。”
供养人是谁?
物帐碑记述,供养人包括武则天。供养是信仰佛教的人为求得福报而供奉给佛祖、寺院的珍宝、饮食、衣服、卧具、汤药、燃灯、众华、众香、幡盖等,供养人也有可能将自己用过或专门制作的服饰作为供养供奉于寺院,以为自己积累功德,所以其中的某些衣物有可能是供养人自己穿过或用过的。
那么这些丝织品的供养人会是谁呢?根据物帐碑记载,这些都是皇室戚贵、内外僧官等供奉的金银宝器、衫袍及下盖裙衣。其中,属武则天、唐懿宗、唐僖宗、惠安皇太后、昭仪、晋国夫人等皇室帝胄供奉的丝织品就达700多件。
这批纺织品文物从服饰结构上来说,并没有以前未见过的形式或形制,都是唐代常规的裙子、裤子、袍服等。但这些丝织品都是一千多年前的真品实物,很难保存下来,所以它的价值也就在这里。另外这些衣物是跟唐王朝皇室有关的,制作工艺精良,等级非常高、价值也非常高。“即便在全国来说,这批纺织品文物也是绝无仅有的。”把金银引入丝绸装饰,金箔银箔用来捻线。法门寺塔基地宫出土纺织品代表了唐代纺织工艺的最高水平,在展厅中最吸引观众目光的就是它的用金工艺。
其用金工艺包括印花贴金、描金、捻金、织金、蹙金等。其中以捻金线作为装饰是法门寺丝绸织造技术和装饰技法的一大特色。由捻金线派生出的织金锦和蹙金绣等工艺,对后世纺织品中的用金技术产生了重大影响。“蹙金绣”按照现代工艺来说叫“钉金绣”,就是拿线把金属线缝钉到织物表面。与普通刺绣不同,蹙金绣缝的不是普通丝线,而是捻金线或者捻银线,是把捻金线盘成一定纹样,然后拿丝线把它缝上、固定好。
“法门寺出土纺织品中有几件衣服的腰部采用了织金锦工艺。这种工艺是把捻金线织到织物里面去,来组成麒麟、凤凰等图案,看起来非常精美。而使用捻金线采用织金锦工艺做成带状织物以作为腰部装饰,在此之前几乎没见到过。”
“这些捻金线本身用了金银贵金属,工艺高超。能用捻金线、捻银线来组合,这是等级非常高的服饰。在中国古代,黄金和丝绸都是非常珍贵的材质。捻金线工艺实际上是把黄金和丝绸这两个非常珍贵的材质给合到一起了,把金、银都引入到丝绸的装饰用途了,进一步提升了服饰的装饰效果、精细程度、价值和等级。”法门寺出土丝织品上面的装饰纹样,采用了或印或绘的印绘工艺,主要以花鸟纹为主,还有几何纹。印绘工艺精细,艺术品位非常高。·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