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兵马俑 汉阳陵 碑林 法门寺
Tmp

“历博讲坛”邀杨晶解读中国史前玉璜

发布时间: 2022-12-09
Yellow

       12月7日下午,陕西历史博物馆第95期“历博讲坛”暨陕历博学术讲坛“玉器与早期中国”系列讲座的第十八场讲演在线上顺利举办。讲座特邀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杨晶女士,以《史前时期玉璜使用方式的探讨——以凌家滩墓地和瑶山墓地为重心》为题开讲。陕历博副馆长庞雅妮主持讲座。讲座直播通过陕西历史博物馆官方微博、B站,文物陕西微博、陕西日报群众新闻、知网在线教学5个平台播出,近4万听众在线收看。

       长江下游地区是史前玉璜的发祥地,这一区域的玉璜不仅出现时间最早,且出土种类和数量也最多。杨晶女士以安徽含山凌家滩和浙江余杭瑶山这两处墓地为例,探讨玉璜的佩戴方式。她认为凌家滩玉璜有以单璜作为项胸饰、以双璜作为项胸饰、以三(四)件璜作为项胸饰、以五件以上的多璜作为项胸腹饰等四种用法;瑶山玉璜有将单璜与管串贯联作头项胸饰或头饰、将单璜与系璧(圆牌饰)及管珠连缀作为胸腹饰、将两件璜串联作为项饰等三种用法。杨晶女士指出凌家滩文化和良渚文化随葬玉璜的做法是一项礼遇隆重的葬仪,随葬玉璜数量或佩戴方式都与墓主人的等级地位息息相关,具有身份标识的作用。更为重要的是,凌家滩文化与良渚文化玉璜的佩戴方式,开启了中国西周以来以“明贵贱”的组佩璜玉佩的先河。

       讲座尾声,杨晶女士回答了线上听众有关玉璜的用法、折角璜的传播、玉器的礼制内涵以及玉文化研究等多个问题。杨晶女士的讲座不仅复原了玉璜的多种佩戴方式,增进了公众对于玉璜使用及其社会功能的认识,还以小视角宏观社会进程的思路,为公众呈现出史前玉文化深刻的内涵以及对后世礼玉文明的重要影响。(投稿部门:科研规划部;撰稿人:胡中亚;审核人:杨效俊)

责任编辑: 陕西历史博物馆
上一篇: 碑林博物馆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专题党课学习活动 下一篇:陕西历史博物馆召开2022年目标责任考核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