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兵马俑 汉阳陵 碑林 法门寺
Default

斯人已逝 国宝永存——缅怀国宝捐赠人高立勋先生

发布时间: 2023-04-12
Yellow

惊闻国宝捐赠人西北大学高立勋先生逝世,我们深表沉痛哀悼!

高立勋先生是陕西历史博物馆收藏的国宝级文物——“青瓷提梁倒灌壶”的捐赠者。正因为先生四十年前的善举,使得今天走进陕西历史博物馆的公众能够近距离感受这样一稀世珍宝的独特魅力,可谓“奇壶传后世,美德耀千年”。

奇壶出世

“青瓷提梁倒灌壶”的出现与高立勋先生一次回老家省亲有关。高先生是陕西彬县人,1981年秋,回老家看望住在城关公社东关大队的姐姐,在家里桌子上看到一件造型十分奇特的青瓷壶。高先生是学考古出身,注意力马上集中到这件器物上,他的第一感觉是:这是一件造型独特、从没有见过的古代瓷器。经询问,姐夫晁日兆告诉他瓷壶是1968年在县城残存的东城墙上取土时挖出来的。高立勋把桌子上的瓷壶拿到手里反复看,越看越感到惊奇。这件瓷壶花纹非常精美,最特殊的地方是壶盖和壶身竟然是一体的,无法打开。太惊奇了!高先生基于对文物突出价值与重要性的认知,担心继续放在老家会损坏或流失,征得姐姐、姐夫同意后,他将瓷壶带回了西安。

关于这件文物具体的出土时间,过去的记录有差异。陕西历史博物馆藏品登记账上的记录为 1968 年彬县出土,应该是根据高立勋先生捐赠时转述的情况记录下来的。但据王应涛、陈跃进发表在《彬县文化》上的一篇短文《倒灌壶》记载:“1973年春,城关公社东街大队第三生产队饲养员晁日兆在县城东城墙脚为饲养室取土时发现,在家中存放了8年”。文章记录的内容比较详实具体,应该是作者通过挖掘当事人(晁日兆)获取的资料,可能更准确。

高先生回到西安以后立即查阅了大量资料,并联系了著名考古学家石兴邦先生及多位古陶瓷鉴定专家。经专家研究,均认为该器物应是耀州窑宋代出产的青瓷,而且是一件耀州窑特殊工艺的代表作。

耀窑经典

“青瓷提梁倒灌壶”是一件形制独特、工艺复杂的耀州窑青瓷代表作。

首先,制作工艺复杂。壶的腔体整体封闭,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壶盖,仅有壶嘴与底部的花形注水孔与外部相通,制作工艺难度极大。壶底部中心有五瓣梅花孔,盛水时将壶身倒置由梅花孔灌注,当水从母狮口中外溢时即为盛满。因壶内梅花孔上有管柱与水相隔,所以底部虽有孔但不会泄漏,这是古代工匠利用了“连通容器内液面等高”的原理进行的巧妙设计。

其次,倒灌壶造型奇丽,风格独特。壶身、壶盖、提梁连为一体。壶盖和提梁设计成一柄覆垂的荷花,花盘俯扣在上面作为形式上的壶盖,弯曲的茎干即是壶的提梁。提梁上下甚至还做出新发的嫩芽,显得生机盎然、自然清新。提梁顶端飞舞着一只拖着长长尾羽的鸾凤。壶嘴设计成张口侧卧的母狮,一只幼狮正在腹下吮吸乳汁。用动物来提升造型动感,显得活泼生动。

再次,倒灌壶纹饰繁缛华丽,沿袭晚唐、五代以来典型艺术风格。壶身一周主纹饰是当时流行的侧面多花头缠枝牡丹纹样,每朵十三瓣,俯仰相间,庄重富丽。花枝上还生出花蕾,含苞待放。腹底一周仰莲瓣相托,与上部的莲花造型相呼应,造型工艺之美无可挑剔。

耀州窑是北方青瓷的代表,而倒灌壶是耀州窑的代表作。耀州窑始于唐,兴于宋,衰落于明,以生产工艺精湛的刻花青瓷驰名中外。刻花技艺是先用刀刻出纹样轮廓,再在纹样上用刀具刻花装饰,并剔去底泥,使纹样微凸,然后施釉烧制。成品花纹清晰,釉色晶莹透亮。倒灌壶上的花纹刀刻干净爽利,层次分明,连花瓣、枝叶空白处填的蓖纹也迅疾有力,足见制壶工匠技艺之高超。

光耀世间

高立勋先生经过多番研究、咨询,终于弄清楚了这件奇特瓷壶的价值,考虑到这样一件文物的特殊意义,觉得还是应该交给国家保藏。于是跟姐姐、姐夫商量后,联系了陕西省博物馆。陕西省博物馆得到消息也非常重视,1982年,在西北大学召开的文物捐献发布会上,向高立勋先生的姐姐一家发放了1200元奖金。

此后,这件五代至北宋时期耀州窑青瓷的代表作——“青瓷提梁倒灌壶”,成为博物馆深受瞩目的珍藏,也是观众最喜欢谈论的“镇馆之宝”之一。1996 年,“青瓷提梁倒灌壶”被国家文物局确定为最高等级、也就是一级文物;2013 年,被国家文物局列入《第三批禁止出境展览文物目录》;2015 年,其复制品曾作为国礼赠送给印度总理莫迪。

斯人已逝,国宝永存。

谨以此文向高立勋先生等国宝捐赠者致敬!

责任编辑: 陕西历史博物馆
上一篇: 陕历博文创精品亮相第三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暨陕西名优消费品推介会 下一篇:省公安厅经文保总队到西安碑林博物馆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