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9日,由陕西历史博物馆、天津博物馆联合主办的“天下长安——陕西唐代文物精华展”正式亮相天津,该展作为陕西历史博物馆原创的国内系列交流展之一,由陕历博的策展团队负责策划组织、遴选文物、编纂大纲、组织文物运输以及辅助布展等工作,展期至7月30日。
“陕西唐代文物精华展”是陕西历史博物馆践行“让文物活起来”的精神,“让文物走出去”的行动,设计的国内交流展。从2019年到2023年,该交流展陆续在广东、辽宁、四川、海南、山东、浙江、吉林多地展出,即使在困难的疫情时期也从未停止。展览广受各地观众的喜爱,更是在多家博物馆实现了刷新该馆临时展览的单日最高参观人数的壮举。
对于交流展来说,保障展品安全和保证展览品质一样重要。即使展览走过了多地,但策展团队依然重视对展品的调整,有些文物需要维护就让它们“休假”,有些刚被文物医生修复“出院”就马上“上班”。例如此次天津站就较前期更新了三十余件组精美展品,如昭陵博物馆藏韦贵妃墓出土的贴金彩绘天王俑、西安碑林博物馆藏柳公权丹书的“大唐迴元观钟楼铭并序”(拓片)、长武县博物馆藏双环望仙髻女舞俑等等,更有来自乾陵博物馆的三彩棨戟架,刚刚从文保室修复完毕,就紧锣密鼓的“出差了”。陕西是文物大省,有的博物馆每日游客排队参观,但也有很多县级博物馆不太为观众所熟知,他们的精品文物“养在深闺人未识”。陕西历史博物馆借助交流展的平台,发挥“大馆带小馆”的作用,通过“走出去”让更多观众了解陕西。
此次天津博物馆展出的“天下长安——陕西唐代文物精华展”共展出精品文物140余件(组)。这些文物来自陕西的八家文博单位,分别是:陕西历史博物馆、西安碑林博物馆、西安市长安博物馆、宝鸡市凤翔区博物馆、陇县博物馆、乾陵博物馆、昭陵博物馆、长武县博物馆。同时天津博物馆还充分发掘自身资源,在整个展览设计中穿插进自身收藏的精品唐代文物,让整个展览内容更加丰富。
展览以唐代长安为主题,从“九重城阙”“金樽清酒”“云想衣裳”“古刹钟磬”“胡腾醉舞”“驼铃传声”等视角诉说大唐风貌。观众可通过千姿百态的陶俑、光华璀璨的金银器、流光溢彩的唐三彩、精美绝伦的唐代石刻,领略古都长安的繁盛气象和非凡魅力。(投稿部门:陈列展览部;撰稿人:杨梦颖;审核人:姜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