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7日上午,由我馆主办的大型公益学术讲座“历博讲坛”第112期“匠心天工:商周青铜器的技术与艺术”在线上成功举办,该讲座也是我馆“青铜文明与早期中国”系列讲座的第三讲,特邀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考古科技与实验研究中心刘煜研究员主讲,我馆副馆长庞雅妮主持。讲座通过我馆融媒体中心、文物陕西、陕西日报、知网学术大讲堂等多个媒体平台播出,超过9.3万人次线上观看。
刘煜研究员首先介绍了世界范围内最早出现的铜制品,梳理了中国早期铜器的发现,认为中原地区锡青铜的出现可能受到了西方的影响。通过对青铜器生产流程、主要分类、器用功能、历史意义等方面的分析,着重强调了商周青铜器代表的礼仪制度。接着,按时代早晚对商周青铜器的地域性技术风格逐一进行了详细介绍,简要回顾了商周青铜器的考古发现与研究历程。解读了青铜器陶范铸造工艺流程及不同时代陶范的物理特性,讨论了殷墟与三星堆出土青铜器的矿料来源、铸造地以及技术特征;具体分析了三星堆铜尊体现的早商技术特征和晚商造型特征的复合属性;重点介绍了铸接、焊接、机械连接等青铜器连接方式,强调了三星堆青铜器铸造技术的多样性。
刘煜研究员在提问环节与线上听众进行了热情互动,回答了有关青铜器矿料来源、铸造技术应用以及青铜文化交流等方面的二十余个问题。本期讲座以丰富的青铜器为例证,从制陶与金属冶铸两大技术体系,为公众呈现出青铜器铸造体现的对传统的继承、对外来因素的吸纳以及突破性的创新,熔铸出中国青铜时代的技术发展高峰。(投稿部门:科研工作部;撰稿人:胡中亚;审核人:杨效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