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陕西历史博物馆科研课题(馆级)管理办法》(陕历博党发〔2021〕18号),今年11月,科研工作部组织专家对2021年度立项的12项馆级课题进行了结项评审。课题评审采用函审的形式组织开展。评审专家依据各课题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成果、创新性及规范性进行综合打分,并出具评审意见。最终,12项馆级课题通过结项验收审批,其中9项课题获得优秀等级,3项课题获得良好等级。
获得优秀等级的课题是:
1.赵青副研究馆员主持的“陕西历史博物馆藏东周秦文化遗存发掘品的整理研究与编目”重点项目(项目编号:GJ2021027),最终成果为研究报告1部,论文2篇。
2.卢轩副研究馆员主持的“陕西历史博物馆数字资源管理利用探索”重点项目(项目编号:GJ2021012),最终成果为陕西历史博物馆数字资源管理系统,论文3篇。
3.万晓研究馆员主持的“陕西历史博物馆藏战国半两钱整理与研究”重点项目(项目编号:GJ2021003),最终成果为研究报告1部,论文1篇。
4.王佳副研究馆员主持的“陕历博馆藏石膏支撑体壁画病害分析研究”重点项目(项目编号:GJ2021006),最终成果为研究报告1部,论文1篇。
5.荆海燕副研究馆员主持的“双通道离子色谱法在可溶盐检测、脱盐效果评估及文物保存环境中污染性气体检测方面的应用再探索”一般项目(项目编号:GJ2021021),最终成果为研究报告1部,论文2篇。
6.梁敏副研究馆员主持的“汉英博物馆学常用语汇编译”一般项目(项目编号:GJ2021011),最终成果为《汉英博物馆学常用语汇》书稿1部,论文1篇,译文5篇,书评1篇。
7.张静高级经济师主持的“观众调查与展览评估体系研究——以“玉韫 九州”展览为例”一般项目(项目编号:GJ2021025),最终成果为研究报告1部,论文1篇。
8.张蜓馆员主持的“书画藏品修复过程中画面固定技术研究”一般项目(项目编号:GJ2021017),最终成果为研究报告1部,论文1篇。
9.侯鲜婷馆员主持的“基于现代分析技术的馆藏汉唐铜镜的本体及病害特征研究”一般项目(项目编号:GJ2021019),最终成果为论文2篇。
获得良好等级的课题是:
1.金紫琳馆员主持的“陕西历史博物馆馆藏壁画保存环境温湿度评估方法研究”一般项目(项目编号:GJ2021018),最终成果为论文2篇。
2.邵永梅馆员主持的“书画修裱中浆糊制作材料的筛选研究”一般项目(项目编号:GJ2021020),最终成果为研究报告1部,论文1篇。
3.邹尧馆员主持的“五代至北宋耀州窑瓷器风格变化的社会原因研究”一般项目(项目编号:GJ2021014),最终成果为论文2篇。
此次结项的馆级课题严格执行预定的研究计划,达成了预定的研究目标,展示了扎实的科研基础与良好的专业素养,产出了丰富的理论成果,具有较强的借鉴和参考价值,对于推动我馆学术研究向更深层次发展具有促进作用。(投稿部门:科研工作部;撰稿人:王棣;审核人:杨效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