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兵马俑 汉阳陵 碑林 法门寺
Tmp

“历博讲坛”邀李旻先生详解传说时代与夏文明考古

发布时间: 2025-01-24
Yellow

1月24日上午,由我馆主办的第118期“历博讲坛”之“禹功远矣世犹思:传说时代与夏文明考古”在线上成功举办。讲座特邀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人类学系和亚洲语言与文化系东亚考古学副教授李旻先生主讲,我馆副馆长庞雅妮主持,超过4.1万线上听众通过我馆融媒体中心、中国文物报、文物陕西、陕西日报、知网学术大讲堂等多家媒体平台观看讲座直播。

李旻先生的讲座以从周人的历史空间视角理解夏文明的政治遗产为核心展开,分别从夏文明的发生、商王朝的传承与损益以及周人对夏商遗产的整合三个部分进行了论述。他认为应当重点考察夏商周三代的晋南、洛阳、河内、关中四个地理单位,以便从空间上理解夏文明的形成与传承。考古证据显示,龙山-二里头社会经历了全球气候异变、互动网络扩展、青铜时代开端、早期国家形成等一系列重要转折与变革,这些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历史遗产在商晚期的非商群体中得以流传。他指出,周人是三代历史叙事的传述者,完成了包括关中周原、殷商腹地、夏墟在内的政治空间大规模重组,陶寺、石峁、二里头等重要都邑留下的礼制传统与政治传统,通过岷山、积石、洛汭、禹会等节点连缀起来的神圣山川,为后世多元记忆群体所传承,成为周人历史知识的源泉。他还强调,周人以夏商历史地理坐标构建其政治秩序,并通过提倡以王朝兴替为基础的天命观,宣示其政权的正当性以及与前代政治遗产继承者共存的政治智慧。

李旻先生回答了线上听众不同角度的提问,包括夏文化起源、夏早期都城规模、三星堆文化与域外文明联系、传说时代的考古学研究方法、大禹治水的地域范围等问题。此次讲座是我馆策划实施的“吉金·中国”展览配套讲座“青铜文明与早期中国”的第七讲,增进了公众对传说时代与夏文明考古探索的认识与了解。(投稿部门:科研工作部:撰稿人:胡中亚;审核人:杨效俊)


责任编辑: 陕西历史博物馆
上一篇: “灵蛇纳福——蛇年文化数字展”陕西历史博物馆乙巳蛇年贺岁展正式发布 下一篇:西安碑林博物馆开展“灵蛇献瑞 义写春联”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