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 | 百戏俑 | 收藏单位 | 秦始皇帝陵博物院 |
时代 | 秦 |
1999年3月,在下陈村村民的院子里勘探时偶然发现了这座陪葬坑,同年5月在主体部位的中部试掘了72平方米,出土了11尊陶俑、一件青铜鼎以及一些兵器、车马器和几件杂器。出土陶俑编号为1999:01~1999:11号俑。目前修复了其中6尊陶俑,他们上身赤裸,下身着裳,裳,看起来就像今天的短裙。
1号俑,身材匀称,个头较低,没有头部,双脚分开,笔直站立,双臂自然提起,右手握住左腕置于腹前。身上没有发达的肌肉,看起来应该不是从事力量型运动的人。他是表演前的准备动作?还是动作结束后的亮相呢?
2号俑,他身材修长,表情严肃,上身直立,右腿后屈,脚尖点地,左臂左腿残缺,右臂弯曲成90度上举,食指上指,指尖儿顶端有一小孔。他的残缺如同维纳斯一样给我们留下无限想象,他到底在表演什么呢?转盘子?转帕子?还是跳跃前的摆臂动作?
3号俑,头部缺失,身材高大健壮,双脚一前一后站立,右腿直立、左腿微躬,他左手抓着腰带,右手上举,锁骨以及右侧肋骨清晰可见,他的右手一定举着一个重物。举重是一项古老的运动,古希腊人、古罗马人都曾通过举石头来锻炼臂力,古埃及的绘画中也有法老们举重物锻炼身体的记录,我国古代的扛鼎也是这类运动,这位力士可能就在表演扛鼎。
4号俑,身体直立,头部、双脚缺失,他虎背熊腰,肌肉发达,站在那里像一座铁塔。他的双手放在腹前,半握着拳头,右手心向上,左手心向下,双手像握着什么东西,结实、隆突的肌肉凌然不可侵犯,什么样的运动需要如此强健的体魄呢?应该是角抵吧,角抵即角力,是一个古老的杂技剧目,源于西周时讲武之礼的角力,秦始皇时改名角抵,是两两相当较量力量和技艺的一种竞技项目。竞技的形势很多,涵盖内容较广。从汉代的一些图像资料来看,有的徒手相搏,也有的持械相搏。这个大力士的双手在腹前好似握着棒状物,他应该是持械相搏的形象吧,这样的体型和力量一定会给对手强有力的威慑。
5号俑,体型最为高大魁梧,双脚分开站立,头部缺失,肩宽、腹圆、四肢粗壮、肌肉发达,左臂和左肋之间有一圆柱形洞,此处原来一定夹着一根木柱,双手在腹前握着一个筒状物,筒状物似为短裙的前搭,向前卷起,包裹着一根棒状物。他应该是寻橦表演的持杆人吧。寻橦,也叫扶卢,类似于现在杂技中的高杆表演,大力士站在地上抱着杆子,身材瘦小的演员在杆上做各种惊险表演。这项表演既需要力量也需要技巧,危险性很大,观者往往会摒神凝气。这个铁塔似的身躯,一定会让杆上表演的人信心百倍。
6号俑,头部、小手臂缺失,呈站姿,左脚向前跨出半步,左腿微弓,右腿绷直,身体微向右转,左臂上举,右臂横曲于体侧,身材匀称,肌肉圆润饱满。他应该是技艺型演员,有研究人员推测,他可能是表演走索。走索就是我们看到过的走钢丝,演员们在长短、高低不等的绳索上表演惊险动作。唐文宗因为“恶其太险伤神,遂不复作。”据说唐代也只有宫廷艺人才有这种技巧,这种被皇家垄断的娱乐直至安史之乱后,才随着那些流落民间的艺人们传开来。
这些俑,它们上体裸露,下体着裳。动作有直立状、双手卷衣状、一手叉腰一手高举、双腿弓箭步、半跪状等。是模拟古代百戏娱乐的场景,百戏是古代散乐杂技的统称,包括扛鼎、寻橦、角力、俳优等。所以,也被称作“百戏俑”,它们仿佛正在参加一场宫廷聚会,各施手段展示自己的高超技艺,反映了秦代宫廷活动的丰富。现收藏于秦始皇帝陵博物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