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兵马俑 汉阳陵 碑林 法门寺
   banner

铜车马

基本信息

名称 铜车马 收藏单位 秦始皇帝陵博物院
时代

文物介绍

这组铜车马是1980年12月在秦始皇陵现存封土西侧20米处,7.8米深的地下出土。两千年前这两乘车一前一后放置在木椁里,因为年代久远,两乘车出土时破碎为三千多块碎片,这张照片就是出土时在原址上俯拍,我们看薄壁铸件全部压坏,马腿也压断了,幸运的是铜车马坑在历史上没有被盗掘过,所有的部件都在原地,后来经过专家们近八年的修复,恢复了它们的原貌,再现了2200年前秦始皇帝銮驾的风采。

这两乘车按照真人真马真车1/2的比例制作而成,前面的车叫高车,后面的车叫安车,是供秦始皇帝的灵魂在地下世界出游时的交通工具。它的主要材料是青铜,所以叫铜车马,实际上车上还有大量的黄金白银构件,两乘车共有黄金白银14公斤,价值相当可观。它们是秦代典型的单辕双轮车。铜车马出土前,研究车马的专家们对单辕车依旧不甚清楚,铜车马的出土补充了史料记载,纠正了一些过去的错误认识,同时也证实了史料记载的准确性。它的出土为研究单辕车提供了具体而详实的资料。

秦陵一号铜马车为“立车”,是古代单辕双轮车并按照秦代真人车马1/2的比例制作。铜马车整体用青铜铸造,采用了铸造、镶嵌、焊接、子母扣连接、活铰连接等多种工艺组装而成,是我国考古史上截至目前出土的体型最大、结构最复杂、系驾关系最完整古代车马,被誉为“青铜之冠”。铜车马通体施以彩绘,有云纹、几何纹、夔龙纹等图案,红、绿、紫、蓝等色彩艳丽丰富,生动描绘了秦代皇家属车的华贵富丽。

秦陵二号铜马车为“安车”,是古代单辕双轮车并按照秦代真人车马1/2的比例制作。铜马车整体用青铜铸造,采用了铸造、镶嵌、焊接、子母扣连接、活铰连接等多种工艺组装而成,是我国考古史上截至目前出土的体型最大、结构最复杂、系驾关系最完整古代车马,被誉为“青铜之冠”。铜车马通体施以彩绘,有云纹、几何纹、夔龙纹等图案,红、绿、紫、蓝等色彩艳丽丰富,生动描绘了秦代皇家属车的华贵富丽。

现收藏于秦始皇帝陵博物院。

背景知识

铜车马是秦代典型的单辕双轮车。    

单辕车的挽驾关系:中间两匹用来驾辕的马叫服马;两边两匹拉车的马叫骖马。两服马因为驾辕,距离相对固定,骖马则比较自由,为了保证四匹马各处其位,不会相互拥挤,在两匹服马胸部外侧,各装有一个胁驱。如果骖马过分靠近服马,胁驱尾部的尖锥就会刺痛骖马,使它远离;但同时为了不使骖马离开太远,在骖马和服马之间还系有一根缰绳,这样以来,缰绳就会牵住骖马,防止它过分远离,从而使四匹马相互间保持一定距离合力拉车。

骖马和服马各有一条靷绳,四匹马通过靷绳牵引车子前进。两匹服马的靷绳前段系于轭脚,然后顺辕而下,在车辕和舆底交合处合为一股,再向后延伸系在车轴上。两骖马的靷绳前端成环套状,套在骖马的胸部,后端穿过固定在舆底前部的铜环,然后与车舆底部平行向后延伸,系结于舆底后部的车桄上。两服马的动力绳系在车轴中部,两骖马的动力绳分别系在车舆底部,受力点与两边车轮的距离相等,各个相对独立的部分均被牵引,且三个受力点形成等腰三角形,两轮及车舆受力均衡。

驭手手里握着的绳子叫辔绳,辔绳就是用来控制马匹的。《诗经·秦风·小戎》记载“四牡孔阜,六辔在手”,就是说四匹马拉车,御手手中握有六根辔绳。直到铜车马的出土,才清晰、准确地向人们展示了古代车马辔绳的挽系关系。由于中间两服马驾辕,辕将两匹马连为一体,它们的内辔功能可忽略,所以系结在车軾前面的觼軜上。其余的六根辔绳则分别握于御手手中,马体右侧的辔绳握在右手中,马体左侧的握在左手中,右转弯牵动右手的辔绳,左转弯牵动左手的辔绳,控驭简单。

秦始皇帝当年乘坐的车子,其主要材料为木质,而这两辆车的主要材料是青铜,它们采用铸造、焊接、铆接、活铰连接等多种工艺,两乘车共由7500个零部件组装而成,制作难度可想而知。

实用马车篷盖用丝绸制作而成,而秦陵铜车的篷盖用青铜制成,但工匠们竭力表现出丝绸的厚度、质感和花纹。篷盖薄而平滑,正反两面都绘着精美的图案。用青铜模拟织物制做篷盖难度极大:安车上椭圆形的篷盖面积达2.3平方米,厚度仅有1-4毫米。制作如此大而薄的拱形铸件,首先要求有娴熟的合金配比技术,铜液既要流动性强还要有良好的成型能力。其次要求工匠有高超的铸造技术,能有效地控制整个铸造过程,保证铸件的完整性。另外还要求有高水平的模具制作技术。

秦陵铜车上的篷盖只是众多部件中的一个,它的制作技术也只是制作工艺的一部分,但我们窥一斑也可知全豹。这两部车是我们目前发现的体积最大,结构最复杂,挽具最齐全,制作工艺最精湛的大型彩绘铜车马,被誉为“青铜之冠”。